以规范为笔,绘青春篇章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高一(11)班陈海澜,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以青春为笔,绘青春篇章》。
站在青春的门槛上,我们总在畅想:青春该是什么模样?是肆意张扬的奔跑,还是天马行空的创造?但我想说,青春更像一幅待完成的水墨画——若没有规矩的笔锋,再绚丽的色彩也会在无序中模糊边界;唯有以规范为笔,方能勾勒出生命的筋骨,描绘出青春的华章。
规范是文明的密码,书写人格的高度。两千年前,孔子告诫弟子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今天,当我们在食堂自觉排队时,在走廊轻声漫步时,在网络空间理性发声时都在传承着这份文明的基因。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至今高悬:“面必净,发必理,衣必正,纽必结。”这不仅是仪表的规范,更是对自我生命的郑重承诺。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,飘逸的衣袂下藏着严谨的线条,真正的自由,永远生长在规则的土壤里。
规范是成长的阶梯,丈量梦想的尺度。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的作息表精确到分钟,达芬奇的手稿里藏着上万条自我约束的创作守则。当我们抱怨早读纪律严苛时,可曾想过:那些在冬奥会上绽放光彩的运动员正是用千万次规范的动作训练,才让五星红旗在失误率为零的跳跃中升起。青春从不是脱缰的野马,而是需要轨道的高铁,每一次按时提交的作业,每一场公平竞争的考试,每一句真诚的谢谢和对不起都在为我们的人生账户存入品格的红利。
规范是时代的契约,熔铸家国的温度。1937年西南联大师生徒步南迁时依然坚持“上课钟响教授必须到堂的规范”;疫情中自觉佩戴口罩的人们,用小小的行动守护着大大的责任。从“克己复礼”到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,规范从来不是冰冷的教条,而是一代代人用行动写就的社会诗篇。当我们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,当我们在国歌声中肃立注目,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蓝图添上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笔触。
同学们,风筝因为线的约束才能触摸云端,黄河因为堤岸的指引才能奔向海洋,让我们以《中学生守则》为横轴,以校规校纪为纵轴,在青春的坐标系中书写大写的人生,让我们把规范意识化作血脉里的基因,让文明素养成为灵魂深处的光芒,愿我们都能以规范为笔蘸取智慧的浓墨,在时代的宣纸上绘就一幅既有法度森严,又有气象万千的青春长卷。
谢谢大家,我的演讲完毕!